新華社貴陽3月21日電?題:百年古茶樹煥發(fā)新生機——探尋貴州畢節(jié)太極村致富“茶道”
新華社記者李凡,、田德豐
又到采茶時節(jié),在貴州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亮巖鎮(zhèn)太極村,,上百名茶農提籃背簍,,在漫山的古茶樹間穿梭,采摘“明前茶”,。山谷中歌聲陣陣,,采茶場景好不熱鬧。
50歲的太極村村民張萬枝是其中的一員,,她向記者介紹,,采茶青要一葉一芽,大小均勻,,每斤茶青能賣到100元,,她一天就能掙200多元。去年,,她通過采茶和管護古茶樹等,,獲得的收入有2萬多元。
太極村古茶樹資源豐富,,因為樹齡較大,,許多時候村民需要搭梯子才能采摘茶青。新華社記者 田德豐 攝
太極村位于烏蒙山腹地,,海拔在800米至1300米之間,,氣候溫和,適宜茶樹生長,,村子里樹齡上百年的古茶樹就有上萬株,。“我們這里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濃厚,,家里來客人要‘進門一杯茶,出門一杯茶’,?!碧珮O村村支書張磊說。
前些年,,因為管護粗放,、技術有限,加之市場認可度低,,老百姓辛苦制成的毛茶一斤也就值10來元,。村民們守著茶資源卻沒用好,,一些人認為“茶葉不能當飯吃”,甚至砍樹枝來燒柴,。
為了讓“好茶出山”,,2015年,太極村開始轉變思路,,摸索“生態(tài)+產業(yè)”發(fā)展道路,。謝濤等幾名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成立七星關區(qū)太極茶葉種植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帶動村民“抱團”管護古茶樹,、發(fā)展茶產業(yè)。
據謝濤介紹,,合作社從太極村和周圍幾個村,,以每棵800元左右的價格,買下2萬余棵古茶樹的經營權,。為了保證茶葉品質,,還聘請專業(yè)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古茶樹得到了保護,,農戶還可以獲得勞動收入和分紅?!?/p>
2017年,,七星關區(qū)農業(yè)、林業(yè)等部門對太極村和周圍的7萬株古茶樹進行了掛牌保護,,農民對古茶樹的保護意識進一步提升,。
在古茶樹保護牌上,可查看其科屬,、樹齡,、保護等級、保護時間等內容,。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為壯大產業(yè),、開發(fā)特色茶產品,謝濤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還成立了公司,,建成集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5000余平方米廠房,,投用60余臺設備。
從“小而散”到集約化、品牌化的管理經營,,太極村的古茶樹資源如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成為當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法寶,。
太極村的茶廠工人正在篩選茶葉,。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護好,、管好這片茶山,,就守住了金山銀山?!敝x濤說,,現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效益已經顯現,,產業(yè)輻射到13個行政村,,惠及2000余戶茶農。2021年公司銷售收入1400余萬元,,茶葉賣到了北京,、廣州等城市,一些產品還進入美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昔日不值錢的“爛樹葉”如今成了“黃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