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團圓:拆不散的紐帶,割不斷的血脈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1月30日,,市民在前門大街觀賞春節(jié)和冬奧主題景觀燈,。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月31日,除夕,,神州大地開啟中國祝福時間,,進入大團圓的中國時空。
春節(jié),,你的別名叫團圓,。春節(jié)是大團圓的節(jié)日,是名副其實的九州同慶,、舉國團圓,。不須號令,,我們約定俗成千年不改,回到父母長輩膝下的愿望,、回到我們出生成長之地的愿望,、回歸我們生命起點的愿望,讓我們無懼風雨阻隔,,不怕千峰萬壑,,向著團圓進發(fā)——家庭的團圓、家族的團圓,、家鄉(xiāng)的團圓匯聚成家國的團圓,、民族的凝聚。就在我們因工作當值,、因事業(yè)擔當,、因守國戍邊、因疫情防控而選擇留守,,對穿越萬水千山的渴望變成對萬水千山的守望,、對萬家燈火的呵護。
我們說,,春節(jié)是大團圓的節(jié)日,,何為團圓之“大”者?這是幾千年來春節(jié)祭祀列祖列宗,、感恩天地父母的文化傳承,。春節(jié),我們乘坐飛機而回,,我們乘坐高鐵而回,,我們乘坐車船而回。較之地理上的回歸更深邃的,,是我們乘坐時光之舟,,溯歷史長河向著我們文明的母體而回,在春節(jié)這個特殊的日子,,去體味中華民族賡續(xù)千年忘不掉,、打不散的文化紐帶和文明血脈——這正是把中華民族凝聚到一起、綿延不絕的精神源泉,。
在春節(jié)大團圓里,,我們中國人的時空觀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泰山如礪,、黃河如帶。這綠水青山,,李白,、王維吟詠過,,張擇端、米海岳描摹過,,無數(shù)英雄豪杰用鮮血澆灌過,。這是我們列祖列宗耕耘的土地,這是先賢先烈戰(zhàn)斗的地方,,這是父母先人留戀的鄉(xiāng)土,,也是我們要傳遞給子子孫孫的家園。所以我們慶祝這春回大地,、日暖神州的節(jié)日,。
1月30日拍攝的木樨地路口夜景。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春節(jié)是一個鮮明標簽,,承載著華夏文明千古傳承的血脈,,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一聲聲祝福,、一個個表情包,從線下到線上,,從中國到世界,,從東方到西方,把喜慶的中國元素打包發(fā)送,。柏林,、維也納、布達佩斯,,西方國家街頭商店里的中國紅,、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舉行的中國新春慶典、唐人的服飾,、舌尖上的東方,、大紅的“福”字……春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概念,,更是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春節(jié),不只是那些舞獅子踩高蹺的人,,不只是那些見面拱手作揖說“過年好”的人,,而是他們承載的勤勞節(jié)儉、謙遜平和,、與人為善的文化品格,。
春風浩蕩,成風化人。春節(jié)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國人謙沖有禮的氣韻風骨也吸引并感染著世界,。世界政要從全球各地發(fā)來的春節(jié)祝福、不同國家友人操著生疏漢語喊出的一聲聲“過年好”……“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正潤物無聲地傳播著“協(xié)和萬邦”的價值理念,。
有人說,,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過春節(jié),。此時此刻,,無論身在何方,我們因這個節(jié)日而倍感溫暖和團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