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3月15日電 題:《桃源仙境圖》:透過畫中仙,,看盡凡間客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天津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明代畫家仇英的代表作《桃源仙境圖》,描繪的正是文人雅士向往的“仙境”,。
仇英與沈周,、文征明、唐伯虎被后世并稱為“明四家”,,也稱“吳門四家”,,其傳世作品非常少見。
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天津美術(shù)館館長馬馳介紹,,仇英曾拜于唐伯虎老師周臣門下學(xué)畫,系統(tǒng)學(xué)習(xí)了南宋的院體畫,,并將文人思想融入畫中,。仇英早、中期以臨摹為主,,晚年將青綠山水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桃源仙境圖》即是其中典范。
在天津博物館展出的《桃源仙境圖》真跡,。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桃源仙境圖》是一幅絹本設(shè)色畫,,縱175厘米,橫66.7厘米,,右下屬款“仇英實父制”,,鈐“仇英實父”一印。畫上另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兩方清內(nèi)府藏印,,并有“靈石楊氏珍藏”“楊曾之印”“燕翼堂”“潁川懷云子圖畫”等鑒藏印,。
這幅取材于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畫作,以精工的畫筆描繪了人們心中的桃源之景,。其構(gòu)圖采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視野開闊,境界宏大,,疏密對比強烈,。圖中山石矗立,虬松盤繞,,圖的下方有三位文人雅士臨流而坐,,一人乘興撫琴,,一人低首聆聽,一人身倚山石,,橋下溪水清澈,,坡上桃樹林掩映于山石、樹木之間,,展現(xiàn)出一個遠離世俗,、虛幻縹緲的人間仙境。
《桃源仙境圖》真跡(局部),。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桃源仙境圖》是仇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運用純熟技法,巨細無遺地勾畫出世外桃源般的綺麗景象,。山體用石青,、石綠大面積勾廓暈染,賦色既濃烈大膽又清雅脫俗,;淡墨細筆勾描云氣,,亭臺樓閣界畫精微;人物衣紋線條勻勁流暢,,刻畫生動傳神,。既體現(xiàn)出作為職業(yè)畫家的仇英對于吳門文人畫圖式、旨趣的熟稔,,也將他被世人稱道的‘青綠’技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馬馳說,,仇英存世可見青綠山水作品的顏色多偏淡雅,,這幅《桃源仙境圖》卻異常艷麗,工筆重彩,,實屬難得一見,。
透過畫中仙,,看盡凡間客,。馬馳表示,仇英將文學(xué)作品中虛擬的“桃花源”轉(zhuǎn)為真實的繪畫作品,,借“桃花源”表達了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景——遠離喧囂,、寄情山水、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這是當時文人理想中的世界,,反映出當時文人間流行的隱逸精神,?!?/p>
觀眾在觀賞《桃源仙境圖》真跡。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仇英的青綠山水作品不少是以仙境為主題,,他將幻想與現(xiàn)實,、仙境與人間加以結(jié)合,意境瑰麗雋永又安靜寧和,?!短以聪删硤D》與仇英另一幅名作《玉洞仙源圖》合稱“雙美圖”,是被公認的仇英晚年傳世的兩幅最好作品,。
“仇英在青綠山水上的極高悟性和獨特造詣以及對礦物色搭配的駕輕就熟,,將工筆重彩推向了明代繪畫的高峰?!瘪R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