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2月24日电(记者蔡蜀亚 刘春涛 舒畅)“海外的华人越来越多,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也在增加,甚至兴起了专门教授中文的学校,这些都为中文阅读在海外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听书APP“帆书”创始人樊登近日在新加坡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文图书在海外传播具备扎实的市场基础。
樊登观察到,近年来,海外中文书店数量不断增长。过去,在海外能见到的中文书籍主要以《道德经》《论语》《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为主。而近年来,随着莫言、余华等中国作家在海外的影响力上升,越来越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出现在海外书店的书架上。“未来,希望(海外的中文书)能够从文学逐步拓展至社会科学领域,乃至科学领域。”
近日,樊登在新加坡举办了一场主题讲座,现场五百余个座位座无虚席。回忆起六年前在新加坡的演讲经历,樊登说,他感受到“许多新加坡书友的华文基础很不错”。此外,新加坡拥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其中不少人本身就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使得新加坡的中文阅读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樊登认为,对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而言,阅读不仅是增长知识的途径,也是一种联结情感、促进交流的重要方式。“海外华人之间要多多交流,而交流的载体是什么呢?如果是读书,那不仅能加强联系,还能收获新的知识。”
谈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阅读习惯的影响,樊登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搜索能力,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知识,但“一个人的素养和思维方式,仍然取决于自身的积累。如果缺乏积累,可能连自己的情绪都管不好”。
“人工智能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读书了。阅读是一生都非常重要的事情。”樊登说。
关于阅读习惯,樊登建议读者应当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自己原本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书籍,以此打破“信息茧房”。
“不管是否喜欢,都应该尝试阅读,哪怕最终读不下去,至少能够有所了解,否则就容易重复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观察到,一些读者偏爱文史哲类书籍,但却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读不了理工科的书”。然而,事实上,当他们真正阅读《相对论》《量子力学》后,会发现其中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据“帆书”介绍,此次樊登在新加坡的演讲,每张售票均捐出5新币(约合27元人民币)作为社会基金,同时政府提供相应的5新币配对捐款,最终共计超过5000新币(约合2.7万元人民币)捐赠给新加坡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