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4月9日電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美國帶頭推動西方國家加碼對俄羅斯制裁,,甚至祭出能源制裁這招殺手锏,,效果可謂“損敵一千,、損友八百”,而自家穩(wěn)賺不賠,。咱們就來盤一盤美國的算計:
第一,,美國抓緊搶購俄羅斯能源,,占足小便宜,。
美國總統(tǒng)拜登3月8日宣布將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將停止從俄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并積極推動盟友參與制裁。截至3月25日的一周,,美國每日從俄進口原油量仍達10萬桶,。這表明,美國進口商正抓緊最后機會,,趕在4月22日禁令生效“大限”前“奮力撈取最后幾桶油”,。
3月8日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華盛頓白宮發(fā)表講話,。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第二,,美國傳統(tǒng)能源企業(yè)重獲商機,抓牢大便宜,。
這些企業(yè)近年來因美國政府提倡新能源而受到冷落,。但現(xiàn)在隨著美國牽頭對俄能源制裁,它們不僅享受油價上漲的利潤,,還獲得拓展歐洲市場的機遇,。
舉例來說,總部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液化天然氣生產(chǎn)商特盧里安公司目前正準備新建一個天然氣出口終端,。公司高層敦促美國政府加快審批程序,,并引導(dǎo)大型銀行和投資商放寬心加大投資力度。說到底,,這可是長線收益的大買賣,。
第三,美國要的是“名利雙收”,。
美國借助對俄制裁,,不僅在盟友面前維護所謂的“道義感”,樹立“帶頭大哥”的權(quán)威,,還能進一步加強在能源,、安全領(lǐng)域?qū)W洲的捆綁,,弱化歐洲的戰(zhàn)略自主。
不過,,美國這個如意算盤,,對歐洲來說可并不劃算。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美國有底氣,,歐洲怕“斷氣”。
一個最直觀的對比:2021年,,美國進口石油總量中,,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僅占8%。美國完全無須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再看歐洲,,2021年上半年,歐盟46.8%天然氣和24.7%石油都依靠俄羅斯供應(yīng),。
因此,,面對美國“老大哥”的吆喝,歐盟內(nèi)部因?qū)Χ砟茉?、尤其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不同,,而對制裁手段爭論激烈,德國等國感到非常為難,,拒絕“跟單”,。直至4月7日,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宣布,,歐盟27國當天決定對俄煤炭實行禁運,。
3月18日,一名男子在德國法蘭克福一處加油站為汽車加油,。近日,,德國油價大幅上漲。新華社發(fā)(阿曼多·巴巴尼攝)
第二,,美國暫無余力,,歐洲畫餅充饑。
為了安撫盟友,,美國承諾今年向歐盟增加至少1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出口,,但這短期內(nèi)更像是美國畫給歐洲的“一張大餅”。
與俄羅斯提供的管道天然氣不同,,美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主要靠海運,,要為此建造單價超過10億美元的出口終端和進口終端,來進行天然氣液化和再氣化處理,。據(jù)估算,,與美國擴大對歐天然氣出口目標相匹配的終端需兩到五年建成,。而美國現(xiàn)有7個天然氣出口終端已處于滿負荷運轉(zhuǎn)狀態(tài)。這意味著,,短期內(nèi),,恐怕只能拆了東墻補西墻,把原本給其他國家的天然氣轉(zhuǎn)給歐洲,。
3月8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中)在美國休斯敦出席劍橋能源周會議并發(fā)表講話。巴爾金多重申,,當前世界沒有能夠替代俄羅斯石油出口份額的產(chǎn)能,,呼吁不把能源政治化。新華社記者徐劍梅攝
總而言之,,回顧美歐對俄能源制裁的表現(xiàn)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沖鋒在前,借“懲罰俄羅斯”之名行自私自利之實,,而歐洲則是被動跟隨,,背負沉重的能源負擔(dān)和經(jīng)濟損失。(記者:許緣,、鄧仙來,、劉杰,、胡友松,;剪輯:沈浩洋、王沛,;編輯:孫浩,、金正、程大雨)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