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4月8日電 清明時節(jié),,日本京都名勝嵐山竹林青翠,山櫻爛漫,;大堰河碧波蕩漾,,渡月橋上游人如織……沿河西岸溯流而上約1公里處,拾階而上,,穿過山門,,便抵達位于嵐山半山腰的大悲閣千光寺。登高遠眺,,遠處的京都街市盡收眼底,。
一路走來看到的景色不由令人想起周恩來總理青年時游歷嵐山所寫詩作《雨后嵐山》——“萬綠中擁出一叢櫻,淡紅嬌嫩,,惹得人心醉……登高遠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帶,;十數(shù)電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font>
再添新碑
1917年9月,,19歲的周恩來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東渡日本,行前寫下著名詩句:“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strong>這首詩大氣磅礴,表現(xiàn)了青年周恩來為拯救中華甘愿奉獻一切的豪邁氣概,。留日期間,,周恩來希望通過親身考察和學習,尋求救國方案,。
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周恩來決定“返國圖他興”,,行前曾途經(jīng)嵐山,寫就《雨中嵐山》和《雨后嵐山》兩首詩作,,遠大政治抱負蘊藏其中,。
2021年4月28日,在日本京都嵐山,,一名游客欣賞“周恩來總理紀念詩碑”,。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1979年4月,為慶祝中日締結(jié)和平友好條約,,日本友好團體在嵐山龜山公園建造的《雨中嵐山》詩碑揭幕,。四十多年來,前往瞻仰的中日兩國民眾絡繹不絕,。青松,、櫻樹環(huán)抱之中,總理詩碑早已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征,。
今年4月,,嵐山再添總理詩碑。30多位中日民間有識之士日前從日本各地趕來,,聚集在與龜山公園僅一川之隔的大悲閣千光寺,,共同見證《雨后嵐山》詩碑揭幕落成。
這座詩碑高112厘米,、寬54.5厘米,,安放在刻有“世界和平”字樣的底座之上,。詩碑正面上半部分鐫刻著《雨后嵐山》的節(jié)選詩句,,下半部分設計為一本打開的書籍,上面刻有建碑原委,。
這是4月5日在日本京都嵐山大悲閣千光寺拍攝的《雨后嵐山》詩碑,。新華社記者姜俏梅攝
據(jù)周恩來和平研究所所長、日本法政大學名譽教授王敏介紹,,為了更加全面地體現(xiàn)周恩來留學日本的收獲和智慧,,她萌發(fā)建立《雨后嵐山》詩碑的想法,既是對先人的緬懷,,也是對后人不忘初心的鞭策,。
周恩來總理親屬為揭幕儀式發(fā)來書面致辭說,《雨后嵐山》詩碑得以建成,,見證了兩國民眾維護和深化和平發(fā)展的共同進程,。希望中日兩國的和平友好事業(yè)繼往開來,繼續(xù)發(fā)展,。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書面致辭中說,,他的父親福田赳夫很崇敬周總理,,希望此次詩碑揭幕能讓周恩來精神復蘇綻彩,推動兩國友好關(guān)系順利發(fā)展,。
共盼發(fā)展
兩座詩碑,,一種期許?!队旰髰股健吩姳蔀閭鞒邪l(fā)揚周總理“和平遺產(chǎn)”的又一紀念場所,,也為兩國人士暢談友好、展望兩國關(guān)系發(fā)展前景提供難得機會,。
京都府日中友好協(xié)會副理事長四宮陽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日邦交正?;瘯r我還是一名大二學生,至今依然清晰記得電視里看到田中角榮首相和周恩來總理握手的畫面,,覺得太好了,。50年后的今天,盡管(兩國形勢)發(fā)生很大變化,,但是我覺得現(xiàn)在正是重返原點思考今后如何進一步推動日中關(guān)系向好發(fā)展的好時機,。”
4月5日晚,,中國駐大阪總領(lǐng)事薛劍和京都市市長門川大作應邀參加詩碑落成紀念活動,。薛劍致辭說,我們要不忘兩國老一輩領(lǐng)導人堅持中日友好的政治定力,、力排萬難的政治勇氣和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更要牢記周總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同田中首相就重信守義相互作出的重要承諾,,始終如一本著互尊互信,、言行一致的原則處理兩國關(guān)系。
他說,,今年是中日邦交正?;?0周年,是雙方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重要契機,,希望日方與中方一道,繼承兩國老一輩領(lǐng)導人的遺愿,,本著真正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共同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日關(guān)系美好前景。
門川大作表示,,京都在地方和民間層面將珍惜這段緣分,,繼承發(fā)揚周總理的偉大精神,搭起兩國友好交流之橋,為兩國發(fā)展與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記者:姜俏梅,;剪輯:沈浩洋;編輯:魯豫,、金正,、馬曉燕)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