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养老业务媒体采风活动(北京站)在航天中心医院举行。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继来在活动上作报告,介绍医院强化学科建设与服务,为患者做实事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航天中心医院持续将“以患者为中心”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升级,实现医疗质量与人文关怀的精益求精。
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航天中心医院的学科建设体现出差异化思路,更始终围绕患者需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李继来介绍,应对急危重症,医院已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加强治疗、快速康复、住院留观”五位一体的急诊急救体系;成立卒中、胸痛、出血、创伤、急腹症“五大中心”,确保相关急危重症患者无缝衔接手术和后续治疗。“如果说应对急危重症如同与死神赛跑,那么可以说这里跑得更快、更稳。”
长期的深耕,让医院在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继来举例说,腹膜假黏液瘤,发病概率是百万分之二,手术难度极高,一度被视医生视为“手术禁区”。2012年,医院成立国内首个专病科室,专注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治例数居国内第一。“在其他地方无解的难题,往往可以在这里找到破解之道。”
为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医院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优”的诊疗方案。李继来指出,微创、介入、无痛病房等不再是孤立的名词,而是被整合成一套“减痛协作体”。为患者“减负”,贯彻于每一次诊疗的方案之中。
医院还形成了航天医学、医工结合科技创新特色,创新性提出 “太空医院” 发展规划,并将其成果转化,应用于地面。本来针对太空环境研发的集成、智能、可移动的医疗服务体,也在逐步成为“移动的急诊红区”,为紧急状态下的医疗救护提供保障。
门诊服务质量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李继来向媒体介绍,在航天中心医院,从导诊分诊、咨询,到检查预约,从患者踏入门诊大厅开始,所有琐碎流程“一站式”解决,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待”。而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医院更做到有效引导和分流,提供完善的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全年无假日门诊的推行,极大便利了“上班族”和“学生族”就医。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医院“智慧医院”体系更让技术革新真正服务于民。李继来介绍,患者在航天中心医院就医,一系列流程都可通过微信服务小程序实现。针对行动不便老人,医院推出医保患者上门刷卡结算、互联网+慢病管理、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等,将平均单次就诊2-4小时减少至30分钟内。
早在2002年,医院神经内科“张佩珊护理组”便首创“女儿式病房”服务模式,制定“五个一、六个在前”的行为规范。李继来说,历经20多年,医院将不断强化“大健康人文”理念,将“女儿式病房”的经验推广至更多科室,将患者视为“没有血缘的家人”。
“‘服务永恒·追求卓越’是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未来医院将持续着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办实事,将‘以患者为中心’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升级。”李继来说。
据介绍,航天中心医院成立于1958年,2021年加入通用技术集团。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教学医院。
医院切实履行三级医院医教研防工作任务,在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海淀区区域医疗中心。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航天中心医院排名无年报组全国第6位,在北京市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管理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2位。医院还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奖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