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中心医院朱元民:以技术创新加速消化科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2 10:40:20
来源:新华网

航天中心医院朱元民:以技术创新加速消化科发展

字体:

  消化系统作为人体最为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之一,为相关医疗领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在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朱元民看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正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刚刚荣获第九届“北京优秀医师”称号的他,正是在自己多年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坚定践行这一理念。一直秉承着“服务永恒 追求卓越”服务理念的他,二十多年来奋战在临床一线,不断创新技术,切实解决患者难题。

  巩固基础,创新技术

  从2015年调入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以来,朱元民意识到想要快速提高消化科医疗质量,必须先建立有效的制度。他以规范化医疗为准则建立了针对提高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预查房制度、每周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内镜质量控制制度等。这些制度帮助科室医生扎实理论基础,巩固临床基本功。

  除了需要基础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内镜诊疗技术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为此,朱元民在科室不断开展内镜新技术,如超声内镜诊断及穿刺技术,内镜下胆道镜技术,内镜下结肠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肿瘤梗阻等。他认为,作为现代的消化医生,只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推动科室持续发展。

  在他的推动之下,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的规模及学科水平发展有目共睹:消化内镜年诊疗量较8年前提高4倍,达2万例以上,年门诊量及住院患者也分别超过6万例及2000例。科室成为医院重点科室、北京西部地区较大消化诊疗中心之一,2022年成为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也先后成为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培训基地,北京大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等。

  多方面的荣誉也代表了对其工作的认可:航天中心医院年度新技术二等奖、航天科工集团技术创新进步二等奖……而朱元民则表示,科室还有很多成长进步的空间。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新和开发技术,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传承医术,普及知识

  繁重临床工作之余,朱元民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他重视人才的培养,认为年轻人是科室未来的希望。“消化团队需要涌入新的力量、新的活力,优秀的技术也需要传承。”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元民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时至今日,朱元民也取得了丰硕的带教成果:5篇论文SCI论文,50余篇核心期刊论著。其中,围绕肠道菌群在结直肠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医疗的知识理念不仅要在行业内传承,更需要在大众中普及,以提升公众普遍健康水平。“学医的初心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治好病、少生病。”朱元民说,科普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作为两届北京卫生健康科普专家,朱元民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他多次深入甘肃、西藏、内蒙、陕西、山西等地开展义诊活动,把健康和温暖传递到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消化专业组长及航天医科消化联盟的主任委员,朱元民把提高集团内消化专业水平为己任,每年行走多家医院,推广技术,讲学交流。他定期邀请名家讲课,建立了集团内数百家医院同行交流平台及机制。

  提升高度,保持温度

  对于优秀医生,朱元民有自己的定义:“要有同理心、能与患者感同身受,要有能够为患者解决困难的能力,要潜心研究新技术实践于临床,要将医学知识不仅传授给学生更要传播给大众,小到使区域内的人民受益,大到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有人问:“医生看多了生死,会不会变得冷漠”?朱元民的回答是:“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让他不会这么做。只有有同理心,发自内心地同情患者的遭遇,才能真正体会到治病救人的职业荣耀。”

  科室发展仍是他最关心关切的问题,他希望,未来科室可以在亚学科方面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使的相关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我也会持续尽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做一名优秀的现代消化医生。”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