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唐山非粮蛋白原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25 17:18:55
来源:新华网

2025唐山非粮蛋白原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字体:

近日,“2025唐山非粮蛋白原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举办。活动由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唐山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主办,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会议聚焦非粮蛋白原料开发技术,通过生物转化、酶解发酵等前沿科技,实现秸秆等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构建新型蛋白产业链,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循环经济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樱;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夏兵;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信、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雪连、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邓雪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远等20多位专家以及投资机构、知名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

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印遇龙在以《生物技术与新饲料》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我国大量粮食需要进口,目前建成的国内首台套20万吨秸秆蛋白及可消化糖生产线,将先进生物技术用于“秸秆变粮”规模化实践生产,具备很强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希望未来该技术能有更好的推广,在养殖中实现50%以上的秸秆等生物质对粮食的替代。

张东远在以《秸秆生物转化粮食替代新原料开发》为主题的报告中介绍,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以及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以及过程仿生技术,中科康源历时7年,研发打造一套生物质解聚分子化秸秆技术体系,包括白蚁过程仿生的连续氧化解聚系统、底物特异性纤维素酶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的高固连续发酵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秸秆进化形成的致密抗降解屏障的生物转化的瓶颈,并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套20万吨秸秆蛋白及可消化糖生产线。

刘雪连以《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在新型蛋白原料创制上的应用前景》为主题作专题报告;吴信以《工农业副产物生物创制单细胞蛋白进展》为主题作专题报告。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李樱表示,将秸秆等非粮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是生物制造的主要产业方向之一,也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路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整建制科研机构,未来将继续围绕绿色低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与企业和政府积极谋划共建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战略生物制造产业,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双方合作结出硕果。

夏兵表示,作为“央企焕新行动”生物制造和生物种业专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国投集团正在举集团之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助力蛋白供应,提升粮食安全。20万吨秸秆蛋白项目,将稻壳、花生壳、秸秆等非粮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蛋白产品,这一项目高度契合国投创益和国投聚力生物产业布局的投资理念。

张宏翔表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一级学会,拥有一批久负盛名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举办过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此次大会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践行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品牌的重要举措。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非粮蛋白原料及粮食替代,关注相关企业与最新研究进展,为科学家、企业、政府搭建好平台。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