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制作工艺品。
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59岁的铁木尔加甫·卡汗别力克最近每天都在忙着制作弓箭、毛皮滑雪板等木制手工艺品,他说:“旅游旺季马上就到了,我得抓紧制作,游客们可都很喜欢呢。”
铁木尔加甫是村里第四代木匠传人,他自10多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技艺。如今,他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备受游客青睐,成为汗德尕特村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在铁木尔加甫的工作室内,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和尚未完成的手工艺品。但最令铁木尔加甫自豪的,还是那些他精心制作的弓箭。说起弓箭,铁木尔加甫的眼中闪着光,满是热爱。
和常见的尖头箭镞不同,当地农牧民使用的传统弓箭的箭镞为平头,多为骨制或木制,在传统狩猎中可保证动物毛皮的完整性。铁木尔加甫在制作箭簇时尤为用心,确保每一支箭的性能都达到最佳状态,凸显当地传统弓箭形制的独特“密码”。
除了制作弓箭,铁木尔加甫还热衷于给孩子们教授射箭技艺。在他家的小院中,常能看到他带着孩子们练习射箭。在铁木尔加甫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在射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在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汗德尕特村也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这古老的“密码”,不仅为村里带来了经济收入,也让传统弓箭文化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打磨箭头。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5月23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制作弓箭。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工作室内挑选做箭的羽毛(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工作室内挑选做箭的羽毛(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打磨弓身(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这是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拍摄的铁木尔加甫的工作室。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的夫人巴德玛·玛娜提(右)为工作中的铁木尔加甫端来饭菜。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刚刚制作好的弓身顶部系上一条象征美好祝愿的丝带(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为家人展示刚刚制作好的箭(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测试制作好的弓箭。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试用刚做好的弓箭(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观察试用刚做好的弓箭(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仔细观察箭镞性能(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5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将制作好的弓箭搬回屋中。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5月23日,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汗德尕特村,铁木尔加甫教当地小朋友使用弓箭。
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自家院中给村里的小朋友教授射箭技艺(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右)在教一名游客练习射箭技艺(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参加当地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的射箭比赛前特意穿上民族服饰(5月24日摄)。
新华社发(徐锐 摄)pagebreak
铁木尔加甫在参加当地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的射箭比赛(5月24日摄)。
新华社发(徐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