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武蓉(右一)和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水樣中的微塑料,。
烏梁素海,位于黃河“幾字彎”頂部,,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
在烏梁素海邊有一群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的研究生,,他們是河湖濕地水環(huán)境保護與修復技術研究團隊的成員。這群年輕人常年駐守在這里,,監(jiān)測水質與水生態(tài),,為烏梁素海的生態(tài)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jù)。
今年26歲的武蓉是該團隊的“大師姐”,,明年就要博士畢業(yè),。她說:“我們研究團隊有固定研究人員16人,流動研究人員28人,。主要從事寒旱區(qū)湖泊濕地水環(huán)境演變過程及其生態(tài)響應,、湖冰環(huán)境及污染物多介質遷移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p>
每半個月,,武蓉和其他團隊成員就要“上湖”一次,乘坐快艇去收集多達25個點位的水樣,、泥樣,,檢測點位水質用于分析??偯娣e達300平方公里的烏梁素海,,一次“上湖”就要一天,午飯也只能在湖心島上吃自熱米飯,。一天的采樣工作下來,,同學們的手都被水泡脫了皮。但是武蓉和同學們并不覺得苦,,武蓉說:“烏梁素海作為河套灌區(qū)重要的濕地湖泊,,監(jiān)測和修復湖泊水質和水生態(tài)尤為重要。我們的工作能為湖泊的治理提供堅實的基礎資料,,這就是意義所在,。”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