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拍攝的位于新疆策勒縣的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無人機照片)。
位于“死亡之?!彼死敻缮衬髂暇壍牟呃湛h,,常年干旱缺水,是新疆受風沙危害最嚴重的縣市之一,,也是全國荒漠化監(jiān)控與防治的前沿,。36歲的買爾當·克依木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在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與大漠為伴,,堅守科研一線,,致力于為荒漠添綠。
買爾當出生在新疆庫木塔格沙漠70多公里之外的火焰山腳下一個小村莊里,,從小就經(jīng)歷過風沙與炙熱,。從那時起,守護家園,、擺脫風沙困擾的愿望,,就已種在了買爾當心中。
一直品學兼優(yōu)的買爾當先后在新疆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等校學習深造,,2018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他在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還曾前往青藏高原對植物進行長期深入研究,。兩年前,買爾當回到新疆,,加入新疆生地所,,開啟了與風沙對抗的研究生涯。
自工作以來,,每年5至10月植物的生長期,,買爾當幾乎都在野外工作,還要前往策勒沙漠研究站工作一段時間,。站旁的試驗場里種滿了防沙治沙的當家植物——駱駝刺,、沙拐棗、檉柳和花花柴等,。買爾當和同事們每天頂著烈日,、冒著風沙,對這些植物進行研究,,通過“近自然”的方式,,在野外尋找防沙治沙的天然良方。
上世紀80年代初,,風沙逼近策勒縣城,,綠洲告急,。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成立策勒沙漠研究站。老一輩“治沙人”在與風沙長期抗爭中創(chuàng)造了“人進沙退”的奇跡,。如今,,以買爾當為代表的年輕一代科研人員接過接力棒,在治沙實踐中積累技術(shù),,探索采用生物防沙和工程防沙相結(jié)合的技術(shù)途徑,,建立綠洲外圍的綜合防沙體系。新華社記者 郝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