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8月15日電 題:錢塘江中游一座江心島的生態(tài)變遷
新華社記者唐弢、王俊祿,、黃筱
錢塘江中游富春江上有一個叫東洲島的江心小島,,這里是從事30多年水利工程建設的許滿山的家。站在島上望去,,江面煙波浩渺,,岸邊層巒疊嶂?!澳銈儜撝傈S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吧,?描繪的就是我們富春江一帶的山容水貌,小時候的我們就跟生活在這畫里一樣,?!痹S滿山打趣道。
空中俯瞰東洲島,。(夏越嶠 攝)
盡管風景如畫,,但在40多年前,東洲島還是一座江中孤島,,島上居民僅靠幾個渡口坐船進出島嶼,。交通不便,導致經濟貧窮,,當時東洲島常被人稱作“地瘠民貧窮沙洲”,。
“島上家家戶戶以種糧為生,但糧食,、肥料進出都要靠小木船運,,大家每天雞叫出門,夜里點著燈籠擺渡回家,,非常麻煩,。”許滿山說,。一切發(fā)展的基礎還是得先解決島上居民的出行問題,,于是筑壩被提上日程,。
“1976年筑壩時,,男女老幼齊上陣,我那時上初中,,下了課就去幫忙出工,。大伙兒用肩擔,、用手抬,把大石頭往江里倒,?!痹S滿山說。
到了1977年,,東洲島居民終于在島的兩頭筑起了兩道堵壩,,與江對岸相連。以前一輩子都沒出過東洲島的老太太也可以走過大壩,,去縣城看一看了,。
筑壩給東洲島帶來了方方面面的發(fā)展。堵壩把富春江的一段支流河道圍成了1700多畝的內湖,,大家開始挖塘養(yǎng)魚,;當?shù)匕傩者€改造低洼地,促進糧食增收,。東洲島上逐漸建起水果,、茶園、蠶桑等基地,,初步形成以糧食為主,、多種經營共同發(fā)展的格局。
生活慢慢變好,,許滿山也走出了小島,,考上了大學,學了水利工程,。這些年,,許滿山一直在各地修電站、造水閘,、建水庫……“忙得很少回家,,心里卻一直惦念著家的這方水土?!痹S滿山說。
時移勢易,,多年前建造的大堵壩,,早已不是唯一進出東洲島的交通要道,但其帶來的副作用卻逐漸顯現(xiàn),。
首先是大堵壩截斷了富春江一側支流——北支江的過水能力,,江水只能從東洲島南側江面通過,給防洪帶來壓力,,尤其是遇上特大洪災的時候,。其次是生態(tài)問題,,由于堵壩的封堵,北支江下游7.5公里長的河道變成死水,,河床淤積,,水環(huán)境不斷惡化。
為了重現(xiàn)水清岸綠的景象,,2017年,,杭州富陽啟動北支江綜合整治工程,準備拆壩建閘,。巧的是,,工程由許滿山所在的單位中標,許滿山成了整治工程的負責人,。
“我們通過拆除上下游堵壩,,變‘死水’為‘活水’,并對12公里的江道進行清淤,,恢復其行洪功能,,同時在上下游修建水閘、船閘,,大大提升了河道的自潔與暢通能力,。”談及整治工程,,許滿山依然心潮澎湃,。
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坐落在東洲島上。(夏越嶠 攝)
如今,,逐步恢復流域生態(tài)功能的東洲島,,乘上了杭州亞運會的東風,建筑設計取意富春山水形態(tài)的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落地東洲島,,曾經的“死水渠”變成杭州亞運會賽艇,、皮劃艇等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場地。
以東洲島為依托,,富陽構建起北支江黃金軸線,,在北岸建設7公里文化景觀帶并引入富陽特色業(yè)態(tài),江岸露營成為一道風景線,;在南岸建成體育公園,、亞運場館,實現(xiàn)兩岸夾江相望,、動靜相宜,,打響“濱水亞運”品牌。
“終于,,我們把600多年前的美好意境又‘還原’到這河湖山水中,,重繪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版《富春山居圖》,。”許滿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