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8月11日電 題:重慶開州:山歌之“變”看振興
新華社記者萬志云、吳楠
路好,,車比預想到得早,。碧空下,群山巍峨,峰巒疊嶂,。眼前,,草甸蒼翠欲滴,生氣盎然,。
這里是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市開州區(qū)滿月鎮(zhèn),。8月8日,一輛輛汽車穿行在盤山公路上,,駛向海拔2000多米的雪寶山,。晚上,一場“滿月山歌音樂節(jié)”在這里上演,,吸引了本地和周邊大量游客,。
滿月山歌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調優(yōu)美婉轉,,歌詞富有變化,,深受百姓喜愛。
“喲依呦喂……家鄉(xiāng)的日子蜜蜜甜”“背來好日子噻,,一起奔小康”……滿月山歌非遺傳承人,、農民歌手凌發(fā)軒演唱的《日子蜜蜜甜》《巴山背二哥》,將音樂節(jié)推向高潮,。
“變了,,變了,山歌變樣子了,!”臺上,,精彩節(jié)目正在上演;臺下,,男女老少贊嘆連連:山溝溝里傳唱的山歌變了樣子,。
日子好過了,歌唱的內容也變了,。
“以前的滿月鎮(zhèn)偏遠貧瘠,,祖祖輩輩被大山阻隔?!背?0多年山歌的凌發(fā)軒回想小時候說,那時山歌的內容時常表達生活和勞動的艱苦,。如今,,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多的山歌內容變?yōu)橘澝篮蒙?,歌唱好時代,。
聽聞家鄉(xiāng)專門為山歌舉辦了音樂節(jié),四川省民歌藝術促進會會長陳萬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滿月山歌》。他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大山深處的變化翻天覆地,,歌聲自然也流露著幸福喜悅。
唱的感受也變了,,山歌越唱越自信,。
“以前,勞動時餓了累了,,就喊幾句山歌提提勁,。”凌發(fā)軒說,,山歌是勞動者最愛的歌謠,,常用來緩解疲勞,當地流行的“薅草鑼鼓”,,就是在勞作時彼此鼓勁調侃,。
“曾經唱勞動的艱苦,現在唱出了文化自信,?!标惾f說。
以前,,很多人認為山歌土,,上不了臺面。現在,,鄉(xiāng)村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山歌在大山里土生土長,體現了一方人從何而來,、如何興旺的文化密碼,,具有鮮明的文化基因和頑強的生命力。
如今,,優(yōu)秀的山歌創(chuàng)作層出不窮,,對于山歌的系統搜集、整理,、研究也越來越多,。
山歌登上音樂節(jié),變身文旅“大主角”,。
8月9日晚,,距滿月鎮(zhèn)70多公里外的開州區(qū)盛山廣場上,,另一場音樂節(jié)也拉開帷幕,開場不是別的,,還是山歌,。
“山歌不土,山歌很潮,!”來自四川省達州市的游客劉巧兒說,,印象中的音樂節(jié)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搖滾、說唱等,,沒想到這次還能聽到山歌,。
將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相結合,依托特色民俗促進農文旅融合發(fā)展,,是當地豐富文旅產品供給,、促進文旅消費的重要探索。重慶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群眾文化作品,文旅公共服務能更好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從大山深處唱到廣闊天地,,滿月山歌的內容之變、感受之變,、角色之變,,折射出當地鄉(xiāng)村生活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文化越來越自信的振興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