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4月18日電 題:西藏察隅珞巴族:水稻田里春耕忙
新華社記者王澤昊,、格桑朗杰,、洛卓嘉措
安陽麗正在清理水稻田里的石頭(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澤昊 攝
4月春風(fēng)和煦,,32歲的珞巴族姑娘安陽麗,,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水稻田里,,熟練操作著旋耕機對自家7畝地進行翻土。頭頂太陽,,安陽麗皮膚曬得黝黑,,汗珠順著臉頰不停往下流。
“苗已經(jīng)在育了,,田里水也引好了,,這幾天得抓緊把土好好翻一翻,,下個月就要插秧嘍?!卑碴桘惪ヮ~頭的汗珠,,講起種水稻的樁樁件件,猶如打開了話匣子,。
安陽麗的家,,坐落于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zhèn)的西巴村,一個珞巴族聚居村,?!昂芏嗳丝匆娢覀兎N水稻都覺得不可思議,西藏也能種水稻嗎,?”安陽麗說,,“每次游客問起,我都會講一遍我們珞巴族種水稻的歷史,?!?/p>
現(xiàn)居西巴村的珞巴族群眾歷史上屬于珞巴族義都部落?!奥犂先藗冎v,,從前義都人種稻谷,先在竹林,、森林里開墾田地,,等地平整好后,再用火把青草燒掉,,草化成灰,,地就有了營養(yǎng)?!卑碴桘愭告傅纴?。
西巴村的水稻田(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澤昊 攝
西巴村氣候溫潤,,降水充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nóng)作物,。但由于種植方法不對,,村民很長一段時間收獲較少。后來,,農(nóng)業(yè)專家陸續(xù)來到西巴村手把手教村民種植技術(shù)和田間管理知識:墾田時要先犁地,,再將肥料按一定量撒到田里,增加土地肥力,;種子育成稻秧后,,在插秧時要保證耕好的水田保持水分,,插秧的間距也要注意……
多年來,在專家的精心指導(dǎo)下,,西巴村村民種水稻的技術(shù)越來越嫻熟,。如今,村里的壯勞力幾乎都是種植高手,。
44歲的村民夏多這幾天一刻不得閑,,每天一大早,便戴好草帽,,穿上膠鞋直奔地里,。前些日子剛把水稻田松土澆水完后,緊接著他又一頭扎進玉米地,,推著犁地機將田地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壟溝,。“今年我還要幫其他人耕地,,13畝多的地得抓緊收拾好,,過幾天就要種玉米了?!?/p>
為了不耽擱農(nóng)忙,,夏多提前把捏好的糌粑裝在口袋里,中午歇息時這便是他的午餐,。站在田埂上,,夏多細細地給記者算著家里的收入情況:“去年我家純收入近9萬元,種地有良種,、化肥等補貼,日子越來越好,,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村民夏多正在翻耕田地(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澤昊 攝
西巴村一片片沃野鑲嵌在翠綠的山巒之間,,油菜花、桃花點綴其間,,映著遠處的雪山,,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
近年來,,當(dāng)?shù)卣粌H給西巴村修了路,,打通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通道,還幫村民修建了新房及各種配套設(shè)施,,人居環(huán)境大大改善,。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大力推進,,村民通過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特色旅游,、外出務(wù)工等不斷拓展增收渠道,。2022年,西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余元,?!蔽靼痛羼v村第一書記劉曉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