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寧鐵路在衛(wèi)星圖上是一條“S”型線路。它穿越浙西南與閩東北的山區(qū),,連接了浙江衢州和福建寧德,,結束了浙,、閩兩省邊界8個縣市不通鐵路的歷史,實現(xiàn)了浙西南與閩東北的“山海牽手”,。乘坐疾行在衢寧鐵路的列車上,,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山高谷深、橋隧成群,。
作為攝影記者,,我從衢寧鐵路開通伊始就持續(xù)關注。開通兩年以來,,我多次前往衢寧鐵路慶元,、龍泉市、遂昌等車站,,龍泉溪特大橋,、銀嶺隧道等橋隧采訪拍攝。
2020年9月27日,,衢寧鐵路通車首日,,動車組列車通過衢寧鐵路龍泉溪特大橋。
2021年1月20日,,衢寧鐵路巡守工張凱強(左),、鈕意強攀登到衢寧鐵路銀嶺隧道山頂觀測危石情況。
2021年1月20日,,新華社記者江漢在衢寧鐵路銀嶺隧道上方的山頂工作,。新華社記者林光耀攝
2022年夏季,我在挖掘鐵路防汛工作報道選題時從杭州工務段得知,,該段在衢寧鐵路上擁有一處一級防洪點位,,需要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值守。同時,,該防洪點也是長三角地區(qū)鐵路唯一一處一級防洪點,。結合先前對于鐵路防洪點的幾次報道經(jīng)驗,這一次我決定跟著值守的鐵路工人一道乘鄉(xiāng)村公交進山,,記錄下這個工種特殊的工作性質和通勤方式,。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左)與蔡金礦在寢室內準備值守期間的各類生活物資,。?
每周一是值守工人固定換班的日子,。9月18日星期天下午,,我乘列車抵達龍泉。第二天一早,,我就趕到鐵路龍泉橋梁車間,,開始拍攝兩名鐵路工人趙偉燈與蔡金礦換班前的準備工作:進山值守一次一周時間,他們需要攜帶足夠多的換洗衣物,、食品等,。午飯后,我和他們倆一起來到客運站,,購買了前往道太鄉(xiāng)的鄉(xiāng)村公交車票,,搭上了進山的中巴車。除了我們三人外,,車上其他乘客都是從杭州或麗水采購后滿載而歸的村民,。車廂內堆滿了各類包裹,甚至還有一只不知從何而來的小螞蚱跳躍到了我的腿上駐足,。在山間兜兜轉轉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在一條溪流邊下車,然后要徒步3公里才能抵達位于山上的防洪值守點簡易小屋,。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左一)與蔡金礦(左二)乘坐鄉(xiāng)村公交車前往赤嶺隧道。
在群山,、溪流和跨越山谷的鐵路大橋搭建的背景幕布下,,兩名鐵路工人搖搖晃晃行走在臨時搭建的鋼索吊橋上——原來的橋在汛期被山洪沖垮了。
多么壯觀的景象,!我立刻飛起無人機,,尋找角度,把這一幕定格下來,。接下來,,伴著喘息聲和相機的快門聲,我們一行人走上了盤旋的山路,。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右)與蔡金礦行走在通往赤嶺隧道防洪值守點的便橋上。
辛勤工作一周的另外兩名看守員已經(jīng)在防洪點簡易小屋的門口翹首以盼了,。趙偉燈與蔡金礦抵達的第一件事就是與他們完成工作的交接,,隨后戴上安全帽,帶上工具包,,沿著腳手架搭成的便梯,,繼續(xù)向赤嶺隧道山頂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點位攀登。為了確保能夠拍到最理想的畫面,,我第一個攀上便梯,,迅速爬到一處可供停留駐足的平臺,,連續(xù)按下快門。抵達山頂之后,,我繼續(xù)與趙偉燈一起,,手腳并用地攀過一處懸崖邊的隘道,記錄下他檢查地質災害隱患點位的影像,。山頂?shù)牡貏莳M窄卻毫無遮攔,,腳下就是延綿的山丘和那條貫穿其中的鋼鐵巨龍,,我邀請趙偉燈與蔡金礦在他們工作,、堅守、奮斗的山頂合影留念,。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右)與蔡金礦在前往赤嶺隧道防洪值守點的山路上行走。
9月19日,,看守員蔡金礦(右一)與趙偉燈(右二)交接班后攀登上山巡查,。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在赤嶺隧道山頂巡查山體情況,。
星期一,,生活在都市的人們總會在晨光熹微之時起床,帶著雙休日之后的神清氣爽,,迎接“早高峰”和新一周的工作,。在浙西南山區(qū)的赤嶺隧道,星期一卻意味著一次舟車勞頓,、翻山越嶺的旅途,,意味著一段遠離塵囂的孤寂生活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山間靜寂無聲,,唯有山風掠過挺拔的松林,,沙沙作響。
在松濤聲中,,鐵路工人趙偉燈一筆一畫地記錄下:“檢查情況:正?!薄?
9月19日,,看守員趙偉燈(右)與蔡金礦在赤嶺隧道山頂合影留念,。
監(jiān)制:蘭紅光
統(tǒng)籌:費茂華 周大慶 劉金海
記者:江漢
編輯:張善臣 劉金海 王南 蔡湘鑫 盧燁 胡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