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18日,由中国营养学会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金征宇,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喻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民,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负责人等领导、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500余人出席会议。
喻嵘表示,加大对食药同源物质的研究与推广,既是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未来,努力将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成湖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研创新的示范高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战略要地、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文化重地,以及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
刘新民代表中国营养学会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分会,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届论坛既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薪火传承,更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切实行动。此次研讨会汇聚政府、学界与产业界的力量,与会专家和代表将围绕理论传承、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与国际拓展四大重点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发展我国食药同源产业献计献策。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负责人表示,湖南特色食药同源物质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产业新质生产力未完全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有待构建,离群众所需的多元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营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国家卫健委和中国营养学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省份间协作,坚持在协作中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营养健康新模式,推动食药同源产业新质发展。
刘仲华表示,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理念的深度融合,食药同源产业取得了系列创新突破。我们通过技术研究破解了许多食药两用物质的活性机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了大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产业朝着精准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稳步迈进。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要深化基础研究,加强食药同源物质的功能性成分解析与作用机理探索;要突破关键技术,深化绿色加工、智能制造、质量追溯等实际应用;要促进跨界融合,推动“农业-食品-医药-健康”全链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要注重特色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扩大地域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药同源地域产业集群。
本次会议包括主旨论坛、专题报告、成果展示等环节。在主旨论坛和专题报告上,与会专家围绕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升级与发展、居民膳食营养与体重管理、食药同源物质开发利用与食养产业发展、食药同源农产品精准加工、云南特色食药同源资源营养健康与精准制造、食药物质健康声称研究进展、荞麦营养功能食品创新等核心议题,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准的演讲,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
成果展示专区集中展示了食药同源产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创新产品以及先进技术设备。众多企业和科研团队在此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洽谈,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食药同源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通过各方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将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题,推动食药同源产业朝着更加科学、规范、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食药同源产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