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开源”这一概念成功出圈。在DeepSeek带动下,行业涌现出诸多探索实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等话题被高频提起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大模型开源正从技术选项升维为产业共识,并重构AI时代算力版图。
在业界看来,DeepSeek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以“算力堆砌”主导的大模型固有范式,也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及生态长足发展的另一选择。“DeepSeek显著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的门槛。在开源模式下,每个参与者都能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创新,推动整个技术生态的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说。
从应用层面看,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等特性有利于规模部署,使得应用价值不断凸显。以DeepSeek的普惠化技术与昇腾算力优势融合为例,目前已赋能150余家行业客户实现从“技术探索”到“场景深耕”的跨越;80+软硬件伙伴基于昇腾推出DeepSeek一体机方案,使千行万业快速、便捷享受到了DeepSeek模型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从曾经学习追赶者到如今的技术输出者、生态构建者,角色转变何以可能?
几年前,以OpenAI为代表的部分领军企业始终保有闭源大模型的领先优势,即使开源,大部分模型也是“简配版本”“落后版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开发进度,也限制了AI技术革新和场景化落地。
与此同时,中国政产学研用界携手,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开放”的形式,开辟了一条“开放共赢”的新路径。2020年6月,由华为、阿里巴巴、百度、浪潮、360、腾讯、招商银行等多家龙头科技企业联合发起我国在开源领域的首个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致力于推进开源项目、开源生态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对全球开源事业的贡献。
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领导及产业上下游积极推动下,开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以极具代表性的openEuler为例,2019年,华为将openEuler正式开源;2021年,华为携手伙伴将openEuler操作系统正式贡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五年多来,openEuler开源社区已吸引超过1800家头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入,汇聚了20000余名开源贡献者,并与13大海外头部开源基金会开展深入合作,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构建全球开源新生态,开创了中国开源新模式。这一模式让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伙伴将自身对行业的洞察和积累与华为等贡献单位的创新技术相结合,共同打造了坚实的、可持续的、良性的开源生态,彰显出华为及产业各方在开源领域的责任担当。
在政策、人才等多方支持下,开源力量持续蓬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广开源技术,建设开源社区,构建开源生态体系。从人才培养上看,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工程优化、模型调优等领域研发人员的培养力度,共同打造人才“蓄水池”正成为多方共识。
“到了AI时代,至少80%是开源的系统,20%是闭源的,其中开源本身的生命力更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认为。
随着开源生态体系的完善和算力成本的降低,更多中小型企业可以快速、平等地参与技术迭代升级,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将涌现出更多基于开源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在此进程中,更多企业与研究机构应打破技术壁垒,唯有以开源策略进一步汇聚全球开发者的集体智慧,才能实现AI技术普惠化发展,让人类社会真正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