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锚定增值改革聚焦智慧高效 多元创新引领政务服务利企便民动能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07 14:47:01
来源:新华网

泸县锚定增值改革聚焦智慧高效 多元创新引领政务服务利企便民动能升级

字体:

“当初在园区落地,就是看中了泸县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没想到现在产品报批服务也这么周到。”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宗国说。“以前,政务大厅部门窗口多,要取对应窗口的号排队等待,如果一件事需跑几个窗口,耽搁时间更长。现在,只需要取1个无差别综合窗口的号,就可以一窗办结,简直太方便了。”近日,通过泸县政务服务大厅无差别综窗智能受理系统办理完《医师执业证书变更》的刘先生,对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泸县大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密集推出医药产业“一类事”、开发智能综窗系统、远程异地评审等多项创新举措,切实巩固拓展四川省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成效。

探索推出医药产业链“一类事” 布局县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N项需求”汇成“一张清单”。站位泸县医药产业全景视角,穿透式研究县域内医药产业上中下游链条,聚焦10个重点方向、48个重要领域,理顺全产业链体系。找准增值服务突破口,全面梳理要素保障、融资支持、政策兑现等医药产业发展需求13个方面69项,深入摸排产业发展重难点问题55个,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重要参考。建立“一类事”清单,将市场准入、项目建设、劳动用工、商业纠纷等11个医药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服务事项精准嵌入全产业链,形成“一类事”清单24个,服务事项180项,其中基本政务服务72项、一般增值服务67项、特色增值服务41项。

“专班服务”助推“三大特色”。推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报批“一类事”三大特色套餐,市医药健康产业审查评价服务中心为医药企业提供规划布局、产品检验、注册申报、许可申请、体系建设等“套餐式”服务,助推医药产品研发加快投产达效,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刷新泸县新质生产力的“进度条”。今年以来,支持科瑞德、维思达、老宗医等4家企业10个产品高效通过报批注册,协助维思达、金佳钲、天道制药等10余家企业开展预审查、预检测等工作。

“拓展增值”打造“一区一站”。探索“一专区、一驿站”协同服务模式。建立“一专区”,在泸县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专区”,聚焦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等10个领域,形成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在清单之外,将拓展建筑、医药等特色产业增值服务事项,选聘企业服务专员负责咨询、受理、转办、帮办、代办等服务,提供“一类事一站办”。打造“一驿站”,在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嵌入式“企业服务驿站”,整合园区运营服务与产业链“一类事”增值服务,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推动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全面启动数字综窗改革 搭建智慧政务新场景

一套标准,建立综窗标准化运行机制。印发《泸县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攻坚行动方案》《泸县政务服务综合窗口运行机制(试行)》,构建“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业务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建立综合窗口运行、重大项目政务服务会审会商、“川渝通办”重大项目会审会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川渝通办”窗口工作“五大机制”,规范综窗标准化运行。

一窗受理,构建“6+2+1”线下综窗模式。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设置社保、医保、公安、税务、不动产、公积金6类分领域综窗,打造企业开办、重大项目2类主题专区,除“6+2”以外的其余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作为1类全部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实行“受审分离”,设置窗口4个,选优配齐前、中台人员5名,设立后台办公区集中办理进驻事项,月均办件800余件。

一个平台,开发线上智能综窗系统。在全市四县三区中率先开发泸县智能综合窗口服务受理系统,集成综合查询、统一预审、服务受理、流转和出件等功能模块,实现与一体化平台互通。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受审模式转型,将470项事项纳入系统受理,实现收件、派件、审批、核准和发证全流程跟踪、查询,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体验。智能受理系统自8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办结事项49件。

创新远程异地评审模式 开辟政府采购电子化新局面

建立“朋友圈”,区域联动共享评审资源。主动与市外县区对接,深入开展跨区域合作,建立远程异地评审“朋友圈”,与内江市威远县、宜宾市叙州区签订《远程异地评审合作协议》,打破空间地域限制,实现专家资源共享。评标专家在全程监控环境下通过线上语音、视频对话等方式独立评审,推动本地、异地各领域专家全过程异地协同评审,为我县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积蓄发展动能。截至目前,完成异地评审项目5个,成交金额852.77万元。

同步“云上评”,智能评比提高评审效率。依托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采取“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两地评审专家开展“云上”实时交流,实行在线同步打分、线上电子签章、共同确认结果、自动生成评标报告等全流程线上操作,实时保存两地评审音频,实现评审全程可视可追踪,确保从主场维护到客场对接各环节全时段在线同频。

对接“不掉线”,升级设施优化评审环境。升级改造电子评标室,增设远程异地评审机位4个,配齐音频、摄像、监控设备,实行每个项目开标提前3天完成系统流程、网络环境调试等,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可靠、高速,专家在线沟通清晰流畅,全方位满足主副场互联互通,平台数据交换不卡顿。

【纠错】 【责任编辑:周亦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