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逦琛)近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召开。作为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在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防融合模式,为全球肝炎防治贡献了可借鉴的经验。
魏来介绍,目前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流行率已降至6.1%,1至29岁人群的流行率为2.9%,5岁以下儿童的阳性率更是低至0.32%,显现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巨大成效。丙型肝炎的防控同样取得突破,通过血液筛查和新药研发的广泛应用,丙肝的流行率逐步下降。
魏来还特别提到,我国在药物可及性方面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同时,通过医保政策的覆盖,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更多感染者能够获得规范化治疗。
谈及防控经验,魏来指出,中国通过疫苗接种、早期筛查、规范化治疗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形成了医防融合的闭环管理。例如清华长庚医院的肝胆胰中心便利用这一模式,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到肝硬化、肝癌的综合治疗,患者在同一平台即可享受全链条医疗服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魏来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精准诊疗和疾病监测。
此外,魏来强调,科普宣传在肝炎防控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科普,不断提升公众对肝炎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树立科学治疗的信心。“消除肝炎不仅依靠医学进步,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打破信息壁垒,减少偏见和误解,才能真正实现消除肝炎的目标。”魏来说道。
面对2030年全球消除肝炎的目标,魏来强调,消除歧视是当务之急。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公众认知,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此外,政府、基金会、企业和社会力量应形成合力,推动政策落地、科研转化和患者关怀,构建可持续的防控体系。
魏来表示,希望借助亚太肝病学会年会这一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国经验惠及更多国家,共同加速全球肝炎消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