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盛波)A股“茶叶第一股”IPO折戟。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上交所发行审核网站公告显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茶叶”)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主动撤回在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请,成为沪深北交易所上周唯一一家终止审核的公司。
与中国茶叶一道申报A股IPO的八马茶业,在2023年9月底终止审核,转战港股,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主板。一直以来,茶企在A股上市始终是难题,更多的上市通过港股上市或者新三板挂牌链接资本市场。如何借力资本市场突围,最终实现做大做强,是摆在众多茶企面前的一道课题。
多家茶企IPO进行时
中国茶叶是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2006年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茶叶2020年6月18日向证监会申请主板IPO,后于2023年2月28日注册制平移至上交所审核。2023年3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问询函,但之后中国茶叶一直没有对问询进行回复,直到2025年3月21日的一纸终止审核公告,结束了漫长的IPO之路。
尽管公司历史悠久,是茶叶行业企业标准的“领跑者”,拥有部分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全品类运营的业务模式、行业领先的茶叶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等优势,但也有整体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劣势。同时公司茶叶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如果茶叶原料市场价格受气候原因导致的茶叶减产、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而发生大幅波动,公司经营业绩也将因此面临大幅波动的风险。
与中国茶叶一道申报IPO八马茶业,在A股市场经历同样一波三折。有着“高端中国茶全国销量第一”称号的八马茶业,早在2013年八马茶业就曾谋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而后2015年在新三板短暂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此后,八马茶业又于2021年、2022年向深交所创业板、主板分别发起上市申请,但最后均主动撤回。
在冲击A股接连失利后,八马茶业将目光转向了港股。2025年1月18日,八马茶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主板。再度开启IPO前夕,八马茶业获得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6900万元的Pre-IPO轮投资。
就在此时,八马茶业接到证监会的一纸公告。证监会国际司公开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显示,迈威生物、八马茶业等10家企业被要求补充相关材料。其中,八马茶业被要求补充公司历次增资、股权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是否实缴出资,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出资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以及前期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详细情况及终止挂牌原因,前期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具体情况及撤回原因等信息。
茶企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实现突围
纵观整个资本市场,茶企内地上市成功者寥寥无几。
澜沧古茶曾与中国茶叶同年申报IPO,但在上会“前夜”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继而转战港股市场,2023年底港交所上市。然而,上市后即业绩变脸,根据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警显示:其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至32%,股东净亏损约为0.96亿元至1.2亿元。
此前在港股上市三家茶企——坪山茶业、龙润茶和天福茶,其中坪山茶业、龙润茶都是通过“借壳”登陆港股,只有天福茶通过IPO发行上市,茶企上市难度可见一斑。
2016年-2017年,新三板上曾经聚集了茶叶类挂牌公司将近30家,包括谢裕大、七彩云南、天池股份、茶乾坤、白茶股份等,纷纷与2018年左右摘牌退市。
茶企IPO纷纷折戟其实早在意料之中,2023年8月底,证监会公开表态收紧IPO后,“衣食住行”相关行业开启了大面积撤单,与中国茶叶一道申报IPO的八马茶业就在2023年9月底终止审核。
另外,从茶叶本身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仍存在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及小型茶企,而产品种类丰富、销售区域覆盖广的规模性企业屈指可数。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参与调查的184个企业样本(包含省部级龙头企业9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2家,地级市龙头企业16家)中,2021年茶叶总销量约为38.02万吨,占国内茶叶内销量(不含进口茶)230.19万吨的16.52%。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信息,作为中国茶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军者,中国茶叶的主要茶类产品如黑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市场占有率仅在0.5%-2%之间。八马茶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不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照品牌偏好度计算,八马茶业在中国茶叶市场及高端茶叶市场均排名第一,其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1.00%提升至2023年的1.70%,取得了“高端中国茶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
传统的茶行业运作模式主要为家庭作坊式种植、生产、销售,主要特点表现为区域性强、生产规模小、品质标准差别大以及传承性较差。市场集中度低,业务过于分散是全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家公司的收入及利润无法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更多茶叶生产企业所面临的会是公司业绩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想要更进一步又底气不足,与那些真正成规模的公司无法相提并论,因此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另外,产品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规模化布局等劣势,茶企即便上市成功,也让投资者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和利润上升空间缺乏想象力。
某券商消费品领域研究员认为,茶企若想或则资本市场青睐,必须开启规模化布局之路,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