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4岁患儿占所有确诊病例的近30%。据《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显示,我国2019-2020年儿童肿瘤平均发病率为125.72/百万。其中,白血病在男孩中的发病率为41.85/百万,在女孩中为33.65/百万,均位列儿童肿瘤发病率之首。
白血病的相关治疗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这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其治疗进展与突破更是备受瞩目。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多方协同的共同努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将迎来历史性的突破:华润双鹤巯嘌呤微片重磅上市,这一创新成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巯嘌呤(简称6-MP)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占据核心地位。作为该病症维持期治疗的骨架药物及最主要组成成分,巯嘌呤贯穿整个治疗疗程,用药时间通常长达2年。此外,它还用于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治疗,展现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长期以来,患儿在临床用药上面临着巯嘌呤用药剂量不精准的严峻挑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更对患儿的生存质量构成威胁。与此同时,巯嘌呤的应用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临床中长期存在着“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导致的分不准、不安全等痛点难点问题,长期困扰着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庭。
开发适宜儿童的剂型是实现精准给药的重要途径,巯嘌呤微片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产品,自2016年起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被列入《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并纳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在此背景下,华润双鹤作为国资央企,克服重重困难,仅用四个月时间便建成国内首条细胞毒类药物微片制剂生产线,并在随后三个月内完成从20万片到80万片规模的产业化放大,为临床研究争取了宝贵时间。
此外,华润双鹤还积极与国内顶尖临床专家及药品监管机构沟通,参与制定国内首个微型片剂化学药物技术指导原则,推动巯嘌呤微片作为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药物纳入优先审评审批,成为国内首个申报生产的微型片剂药物,彰显了“双鹤速度”与责任担当。
经过数次试验与优化,华润双鹤成功研制出直径仅3mm、规格5mg的巯嘌呤微片。这一创新剂型不仅实现了剂量的精准控制,更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与安全性。微片5mg的规格设计,使得医生能够根据患儿的体表面积进行灵活给药,剂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彻底告别了“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尴尬时代。同时,微片的小巧设计也解决了儿童吞咽困难的问题,配合取药器的使用,使8岁以下患儿的服药成功率显著提升。
从处方工艺的开发到生产线的建设,从临床试验的严谨执行到注册申报的复杂流程,华润双鹤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密闭性与安全性。此外,还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山东大学药学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一线临床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确保巯嘌呤微片的研发质量与临床效果。
巯嘌呤片(Ⅱ)(商品名泛欣®)的成功上市,是华润双鹤与政产学研医多方协同合作的结晶,也是我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不仅为ALL患儿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更为我国儿童用药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未来,华润双鹤将继续秉承“关心大众,健康民生”的企业使命,深化儿童用药领域的研发与创新,拓展微片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更多患儿带来生命的希望与福祉。同时,华润双鹤也将积极拥抱国际市场,推动中国微片标准纳入国际指导文件,为全球儿童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