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肖寒)2月18日,由新华网与默沙东联合发起的“进界派”医药准入生态圈项目第一届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多方创新协作”与“院内外协同发展”两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上,六位医药领域专家结合政策背景与实践经验,协力探讨当下中国医药准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全面提升创新药物的患者可及性出谋划策,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地。
“进界派”医药准入生态圈第一届高级别会议 启动仪式
多方创新协作,疏通医药准入堵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提高药品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但创新药在到达患者手中的过程中,面临着审评审批周期长、医保准入滞后、医院药占比限制等诸多阻碍。医药产业链复杂,参与方众多,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提升患者可及性迫在眉睫。
在产业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书记杨仁轩认为,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源生动力,对于医药产业而言,新药研发只是创新起点,要实现成功创新离不开产业链全链条协同配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书记杨仁轩
“医药准入涉及政府、医院、院校、医药产业、流通环节等多方,在快马加鞭地推进创新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多方协作的创新,打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良性循环,推进服务患者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地。”杨仁轩说。
在医院端,海南省人民医院通过分级诊疗、托管分院与互联网医院的有机结合,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有效下沉,基层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本地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在积极构建全生命体系医疗服务模式,实现了患者档案的全程管理,为个性化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剂办主任覃业语
海南省人民医院的生动实践充分论证了多方协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患者可及性的重要价值。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剂办主任覃业语表示,希望通过多方协作来提升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使优质资源能够更好地惠及患者和大众。
在企业端,医药企业在畅通优质药品及服务可及、推动创新药品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据、信息以及价值的共享,以及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力量,医药企业能够打破药品信息、医疗需求与患者触达之间的屏障。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光焰指出,近年来创新药的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真正惠及患者仍有很多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比如在创新药尚未进入医院时,能够通过零售药房提供,既满足了医生和患者的医疗需求,也实现了药物研发生产企业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价值。”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光焰
陈光焰进一步表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患者和大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价值。作为医药商业企业,把制药企业创造的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和患者,是职责所在,也是承诺所在。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实现多方创新协作,要着重强化政策联动,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技术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平衡药企的创新动力与患者的普惠需求,确保医药创新的可持续性。只有“政产学研医”各方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为健康中国2030奠定坚实基础。
院内外协同发展,提升医疗可及性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然而,传统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院内,院外的用药指导、慢病管理以及创新药获取等环节存在明显不足。如何通过院内外协同构建全病程服务体系,成为提升医疗可及性的关键所在。
上海陆道培医院副院长刘芳
上海陆道培医院副院长刘芳结合临床案例,深入剖析了创新药普及过程中面临的上市速度、价格壁垒与获取路径三大矛盾。
“当我们讨论创新药物可及性时,其实是在展开一场关于生命权的讨论。创新药物发展所带来的希望,只有真正用于患者才能实现。”刘芳认为,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更多在于政策的协同、要准入和支付两手抓,加速高质量创新药物上市的同时探索更多元的支付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多可及、可负担的创新药选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李志玲
提升医疗可及性,除了药物可及外,还需要构建院内院外协同的全病程服务体系。对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李志玲以儿童用药为例,阐述了院内外处方流转能够为患者提供的便利和益处。她提出院内外处方流转需要形成闭环管理,执行一致的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标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对于如何标准化流转流程、畅通信息流转途径等问题,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和保障,也需要推动标准化专家共识的形成。
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刚
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刚进一步指出,院内外协同应以“以患者为中心”为核心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药品,可采取分级管理模式:创新药由专业药房提供精细化服务,确保患者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慢性病用药则通过社会药房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方便患者购药。借助处方流转平台,患者在院外药房就能获取药品,并享受用药指导与随访服务,从而形成完整的诊疗闭环。同时,利用智能系统定制个性化用药方案、监测不良反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望未来,院内外协同发展需要完善相关政策,统一医保结算标准,消除患者异地就医、购药的障碍;推动电子处方中心建设,实现全流程数据追溯,保障医疗安全;强化患者教育,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让患者更好地参与自身健康管理。
六位专家围绕医药准入生态圈建设的观点,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构建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药准入生态圈,需要各方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突破边界,整合资源,汇聚力量,让创新药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守护14亿中国人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