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今天我們關注的主角是他們——“安康孩子”。
1
近日,“安康家園送走最后兩名地震孤困孩子”的報道,,引發(fā)人們對“安康孩子”的關注,。
“安康”二字,是人們對因“5·12”汶川特大地震陷入困境的672名孤困兒童的祝福,。
張明皓和馬永杰,,是入園時年齡最小的,也是最后離開家園的兩個孩子,。
在安康家園的電腦里,,存放著上萬張照片,數他們倆的照片最多,。照片里,,他們從小不點兒長成了帥小伙,“安康爸爸”“安康媽媽”也逐漸老去,。
當他們拖著行李離開,,踏上新的征程時,安康家園完成了歷史使命——
給672個孩子一個家和一份“安康”,。
但對于曾經在這里生活過的每個孩子來說,,“安康家園”是他們永遠的家。
2
很多人問,,672個“安康孩子”后來都去哪兒了,?
最后離開的張明皓和馬永杰,今年高中畢業(yè),,前段時間參加了高職單招考試,。
他們有370個哥哥姐姐考上了大學,另有3人考上了碩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在讀,。
有的哥哥姐姐穿上了軍裝。時間將懵懂的少年們雕琢成了目光堅定的軍人,。他們永遠記得,,“是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疏通道路,從大山里救出我們”,。
有的哥哥姐姐成了教師,,有的成了警察,有的開了茶樓,,有的在工地上蓋房子,,有的成了列車炊事員……他們,正在社會不同的領域發(fā)光,。
“離開的孩子們在各行各業(yè)都努力勤奮,,都是我的驕傲,。”園長胡源忠說,。
3
2009年8月26日,,當時全國最大的集中安置四川地震災區(qū)孤困兒童基地——雙流“安康家園”、新棠湖小學等落成,。這是新華社記者江宏景在新棠湖小學宿舍區(qū)拍攝的一張現場照片,。
照片中有一條橫幅,“快樂生活 健康成長 感恩社會,!”
鏡頭里還有無數顆“愛心”,,與遠處的孩子和橫幅遙相呼應,格外顯眼,。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再看這張照片,不由想起了一句話:愛,,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
監(jiān) 制:朱永磊 翟子赫
策 劃:李潔瓊
文 案、視頻制作:馮文雅
審 校:曹 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