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网络剧创作成果丰硕。在“北京大视听”品牌引领下,涌现出《我的阿勒泰》《滤镜》《白月梵星》等一批思想与艺术性兼具的精品力作。其中,《我的阿勒泰》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融合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剧精品化、产业化发展,成为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
在7月2日举办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上,从网络剧精品化的根基谈起,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坚实的产业配套和丰富的文学土壤是精品内容诞生的基础。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表示,北京正全面升级一揽子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扶持升级、营商环境升级、宣推力度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为创作者提供施展才华舞台。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吉成也介绍了怀柔作为“中国影都”的规划,表示将持续发挥自身科技、影视和服务优势,为产业创新和精品创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从源头夯实剧本根基,北京市广电局已连续三年联合中国作协,共同推动“影视+文学”的融合转化。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权保处处长孟英杰在研讨会上推荐了15部具有高度网络视听转化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涵盖现实、历史、科幻、悬疑等多个领域,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优质文学IP的推荐为网络剧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源头活水”。
面对市场的新常态,来自头部平台与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精品创作方法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提出,在不确定性中重建“相信的力量”,需要通过“长短结合、量质结合、新老结合”深耕创作,以开放生态滋养行业未来。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晓培表示,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在于“真实”,需通过细节还原与共情逻辑打动观众,并以多元性对抗套路,在温暖底色中探讨社会议题;上海尚世影业总经理周瑜表示,将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为主题,以专业诚心和敬业匠心打磨作品,践行“上海出品”的创作使命。
此外,产业策略都落脚于创作者的个体表达与艺术追求。青年导演王育萌分享了作为北京人的创作初心,表示北京文化已深植血脉,希望呈现兼具北京特色与普遍情感共鸣的故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二级演员刘端端则从表演者视角出发,他认为演员与角色是“双向奔赴”,唯有将自己全然交付,深挖角色内心,才能让其获得真实鲜活的生命,最终抵达观众心底。
在两场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分别聚焦悬疑剧和都市剧两大热门类型,展开了精彩的思想碰撞,深度解码当前类型剧的创作核心与破局之道。
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圆桌对话
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圆桌对话
在这场关于网络剧的深入探讨中,与会专家共同探索了网络剧的创作“密码”,他们一致认为,优质网络剧应当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度。此外,专家们还就网络剧的多元化发展、跨界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展望了网络剧行业的发展趋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网络剧作品,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又一个充满惊喜与思考的叙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