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发行的《风筝(第二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
这个“五一”假期,我国多地举办风筝节、风筝大赛等风筝主题相关活动。漫天飞舞的风筝,为人们带去无尽的欢乐。紫燕嬉戏柳枝头,纸鸢飞舞方寸间。我国发行的各种风筝题材邮票,也将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定格于方寸之间,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品赏一枚枚精彩的风筝邮票,让人仿佛置身于风筝飘飞的天地,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
我国首套风筝主题邮票,是1980年5月10日发行的《风筝》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取材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分别描绘了“雏燕”“瘦燕”“半瘦燕”“比翼燕”四种风筝。曹雪芹不仅以其不朽巨著《红楼梦》闻名于世,还擅长制作风筝,对南北方风筝都有着深入研究。该套邮票的发行,既是对风筝这一古老民族艺术的弘扬,也是对文学家曹雪芹的一种缅怀。邮票上的风筝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展现出风筝艺术的独特魅力。
1987年4月1日发行的《风筝(第二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名称分别为“鹰”“龙头蜈蚣”“八卦”和“凤凰”。图案选取了山东潍坊及京津等地民间软翅、平板、立体三类有代表性的风筝,以明快强烈的暖色调渲染画面。4幅图案背景统一以深浅相间的蓝色装饰成云彩,并列呈连续起伏状态。4只描画精美的风筝与背景的云彩拉开距离,使邮票画面产生风筝在天空飘逸的艺术效果,设计十分巧妙。每枚邮票的面值、年代和志号等文字,统一安排在图案底部,上部大面积留空,形成疏密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2023年发行的《风筝(第三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
2023年9月9日,中国邮政发行《风筝(第三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分别为“金玉满堂”“瑞狮如意”“仙鹤童子”和“葫芦万代”。该套邮票选取了山东潍坊、江苏南通、天津等地不同流派的四种代表性风筝,均属民间艺术珍品。这些风筝名称喜庆、寓意吉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
我国港澳台地区也发行过风筝邮票,展现了风筝艺术的多样性。中国香港于1998年发行了一套4枚风筝邮票,图案分别是蜻蜓、龙头蜈蚣和蝴蝶(两枚)风筝,同时发行小全张1枚。中国澳门于1996年发行了一套4枚风筝邮票,图案分别是蜻蜓、猫头鹰、蝴蝶和雏燕风筝,同时发行小型张1枚,主图是龙头蜈蚣风筝。中国台湾于2001年7月发行了一套风筝邮票,全套4枚横连印,邮票中的风筝分别为龙、凤、虎、鱼的造型。
1980年发行的《风筝》特种邮票一套4枚
此外,在我国发行的其他题材邮票中,风筝的身影也经常出现。1963年6月1日发行的《儿童》邮票,其中第十二枚“春天来了”,图案为一名手持燕子风筝的儿童,这应该是我国邮票中最早出现的风筝。2005年11月12日发行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纪念邮票中的“福娃妮妮”,其原型就是沙燕风筝,将风筝与奥运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风筝文化的广泛影响力。2010年4月5日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中的第二枚“踏青”、2015年2月4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中的第五枚“清明”和2017年3月20日发行的《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春燕剪柳”,图案均为儿童放风筝的情景,生动展现了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的民俗风情。 (周洪林)
1963年发行的《儿童》邮票中的第十二枚“春天来了”
2005年发行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纪念邮票中的“福娃妮妮”
2010年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中的第二枚“踏青”
2015年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中的第五枚“清明”
2017年发行的《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春燕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