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访谈丨对话白先勇:校园版《牡丹亭》,何以再青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09 09:37:53
来源:新华网

文化访谈丨对话白先勇:校园版《牡丹亭》,何以再青春

字体:

“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

就是因为我们把传统守得很好”

 

2004年,作家白先勇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

20多年来演出500多场

无数年轻人被“圈粉”

被誉为“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胡文硕 摄

 

2024年,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

东南大学“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启动

历经9个多月的精研打磨

2025年4月26日

由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南京首演

由全国29所高校选拔的50位学生

担当演员与乐队成员

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2岁

80%是“00后”

“最古老+最青春”的组合

让年轻人在演绎中领会昆曲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为昆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胡文硕 摄

 

“一个人很认真地从事一门艺术,

那是最美的一刻”

 

50位学子大多不是科班出身

从去年夏天起

他们就利用周末与假期

在苏州昆剧院学习、排练

在青春版《牡丹亭》主创人员

一对一悉心指导下

一招一式慢慢磨成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胡文硕 摄

 

“《牡丹亭》最重要是‘情’,

这个‘情’字首先是美”

 

在校园版《牡丹亭》的剧本创作上

延续了“情”的主题

“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

这个戏很美,先从美然后到“情”

美,包括音乐、服装、舞蹈、唱词唱腔

美先抓住观众,

然后他们就会感受到里面的“情”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胡文硕 摄

 

“昆曲要靠大家一起来保护,一起来发扬”

 

二三十年前有人预言昆曲会消亡

没想到翻转过来

最青春的,就是昆曲

 

白先勇呼吁高校开设昆曲课程

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中国人要拿一样东西出来,

就要在文化上面能“突”出来。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胡文硕 摄

 

“我由衷地希望,这个版本的《牡丹亭》

在未来能够去向更远的地方。”

 

策划:李欣 钱芳

统筹:王坤朔 王碧姣

采访:庞雪汀 

拍摄/剪辑:郭一航

美编:徐湛

新华网文化产业中心 新华网江苏频道联合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王碧姣 崔红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