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世说新语》:艺术接棒 经典新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3/18 10:00: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昆剧《世说新语》:艺术接棒 经典新生

字体:

  当婉转细腻的水磨腔,遇上简约淡泊的《世说新语》,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就此展开……近日,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主办的昆剧《世说新语》交流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昆剧《世说新语》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历史长卷,将魏晋时期的风流韵致与昆曲的典雅韵味完美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范本。

  昆剧《世说新语》自2018年启动创作,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石小梅昆曲工作室联合出品,剧作家罗周编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导演,剧作家张弘担任说戏人,一级演奏员迟凌云担任订谱、音乐设计,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施夏明、周鑫、徐思佳、赵于涛、孙晶、孙伊君、钱伟等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该剧取材于古典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以魏晋时期名人轶事为蓝本,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目前已推出多个系列共13折剧目,正在创作的第四台《翩若惊鸿》将于5月18日在北京大学首演。

  在文本创作上,罗周采用“点状内容、网状结构”,将原著碎片化的轶事串联为情感主线。《世说新语》原著条目精短,缺乏戏剧性。罗周没有局限于简单改编,而是在其他历史典籍中旁征博引,并进行大胆原创。

  黑色丝绒天幕、极简的舞台灯光、传统的一桌二椅……石小梅为《世说新语》定下的基调是,“遵循传统,守正出新”,并以传统昆曲“捏戏”的创作模式,力求呈现古朴、典雅、精致、细腻的舞台气质。

  《世说新语》的音乐设计,遵循昆曲传统的曲牌体规则,保留昆曲依字行腔的特点,并适当加入新的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在保留昆曲韵味的基础上,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舞台上,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青年艺术家,以及第五代新生力量,通过细腻的技巧,将角色的性格与心境尽情展现,从一招一式中,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时代人物的洒脱与深情。

  凭借精彩的舞台呈现,《世说新语》在多个网络平台广受好评,并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等的资助,以多种形式走进高校,成功实现传统艺术与当下时代的融合。

  交流研讨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仲呈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马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编审赵建新等与会专家学者对《世说新语》给予了高度评价。

  仲呈祥认为,该剧以守正创新的理念,让观众看到昆曲根源的同时,在表演中展现出时代感,做到了新中见根、旧中见新;马也充分肯定了该剧的经典意义,认为《世说新语》是对金陵文化、广陵文化的再发现、再挖掘、再创造;王馗强调,戏曲创作要“走正道、出作品、出人才”,高度肯定了罗周的创作方式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艺术创新机制;赵建新指出该剧化散为细、融段成折,将文本与舞台高度融合,开拓了昆曲的题材样式。

  据悉,在总结与会专家学者以及观众的意见后,昆剧《世说新语》将会进一步打磨提升,并扎实完成后续系列的创排。(嘉纳)

  昆剧《世说新语》剧照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供图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