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之力释放到大街小巷!——北京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加速“进化”-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3/31 10:14: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AI之力释放到大街小巷!——北京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加速“进化”

字体:

  只要3分多钟,具身智能机器人大厨LAVA便自动炸制出一筐薯条;通过AI信控,交通指挥系统从“车看灯”到“灯看车”,早高峰的平均拥堵系数下降近30%;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与AI医生的对话信息,直接同步到医生面前,并且大模型能力还能提供面诊时的决策建议……随着AI赋能城市治理在北京市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加速落地,一个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创新“试验田”正从科幻场景照亮现实生活。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作为海淀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的智能体、搭载多模态交互系统的机器人“小海”自行走上发布台,与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丹展开对话,对外发布街区建设最新成果。

  作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创新密度”最高的地方,北京市海淀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基础最好、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每天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火花,持续高效地孕育出前沿成果。

  在去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海淀区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在拥有顶级人工智能资源、国际互动紧密的53平方公里范围内,旨在建设一个集成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智能体,以推动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在五道口的东升大厦建设AI原点社区。

  海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活跃、要素齐全、前景广阔。海淀聚集AI企业超1300家,培育出小米、百度、抖音等科技巨头,AI备案大模型76款、占全国的1/4,更以豆包、Kimi、Manus等技术引领国产AI新趋势。

  如今,经过一年的探索建设,科技的温度已渗透到城市运行、民生服务保障的多个环节。

  从机器人商店无人零售到创业和找工作,从小学课堂到门诊就医,从社区服务到治理交通拥堵,人工智能的融入释放着奇幻的魔力,正让城市生活变得智慧便捷。

  “目前,东升镇自主开发的AI社工已经全面入驻到12个社区25个小区300多个业主微信群当中,为7万余名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镇长辛果介绍,AI社工能够秒级响应居民在微信群中提出的问题,自动形成任务工单、下派给包楼社工和物业管家,并进行全程督办和跟踪回访,实现问题自动收集派发,办理评价的闭环管理。

  在科技公司和高校密集,长期面临交通拥堵问题的海淀四道口区域,许多司机近期发现一个新现象:只要等候的车辆一多,信号灯马上就变,通行顺畅。“我们通过路口的3D建模和视频算法,实时感知交通流量和排队时长。”爱笔智能创始人林元庆介绍,系统实现了从传统“车看灯”到智能“灯看车”的转变,高峰平均拥堵系数下降29.7%,日均通行量提升24.8%,显著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

  在中关村第二小学华清校区的课堂上,AI“诸葛亮”循循善诱,与学生讨论如何成为足智多谋的人,这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源于学校打造的全场景浸润式人工智能教室。“学校将AI技术深度融入体育、心理教育、科学教育等多个教学领域,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中关村第二小学校长倪百明介绍,AI在这里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伙伴,传统课堂正在转变为充满互动与想象力的智慧学习空间。

  这个会思考和学习的智能街区还将如何进化?据介绍,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是人工智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将聚焦AI+城市,推动交通、应急、政务、教育和健康等5大场景拓展升级。此外,海淀还发布支持各界参与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政策包”,例如,统筹安排数百亿元用于算力支持、数据标注、平台建设和场景开放,更新优化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拓展供应产业空间,建设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强化人工智能人才创新发展和服务保障,推动设立科技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挂牌运营一批科技金融服务驿站等。

  “我们突出应用牵引,发布全景赋能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说,海淀将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入实施AI全景赋能计划,拓展国家级AI+教育、AI+法律、AI+文化等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AI+产业融合应用,力争到2026年形成千家企业、千亿集群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记者 乌梦达 吴文诩)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