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气事故多发,中小商户如何拧紧“安全阀”?
餐饮大省四川推进“清瓶”工作调查
燃气安全是涉及民生安全的大事。近年来全国多地燃气事故多发频发,尤其是瓶装液化石油气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引发广泛担忧。四川作为人口大省、餐饮大省、天然气资源大省,在全国较早地从省级层面部署推动开展“瓶改管”“瓶改电”工作。
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四川“清瓶”工作推进顺利,但下一步全面推广,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呼吁加快完善国家层面的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全国燃气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小商户拧紧“安全阀”,经济又放心
长期以来,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率、事故死伤数量均远高于管道天然气。“清瓶”工作是将瓶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或电能,从源头防范燃气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城市(县城)液化石油气商业用户超过10万户,其隐患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痼疾,经过多轮排查整治,仍未彻底消除,推广“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正当其时。
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较早地从省级层面部署推动开展“瓶改管”“瓶改电”工作。今年初,正式出台的工作方案从省级层面对10万余商户开展“油气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摸排出符合改造条件的近7万户,通过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属地负责、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
记者了解到,“两改”工作自1月份启动以来,历时近半年时间,符合条件的近7万户全部改造完毕。
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区,武侯区人口密度高、餐饮业活跃。由于早期规划建设等原因,武侯区三环路外城中村和自建房存量较大,过去的大部分临街商铺都开通了天然气。
记者走进位于武侯区红牌楼街道的老成都传统肥肠粉店,51岁的店主廖登勇正在厨房忙着给顾客煮粉,店面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尤其是厨房内新改造完成的黄色燃气管道十分显眼。
“我们在这里开店4年多,以前一直用液化气罐,搬运重又不安全,心里也不踏实。现在改成了天然气管道,放心多了。”廖登勇说。
小店占地约60平方米,改造需要花费近4万元,通过成都市武侯区的改造激励政策,政府通过成都农商银行给辖区商户提供贷款先垫付,待改造完成后他个人只出了2800多元,政府还帮忙承担了贷款利息。
“之前我们也多次想改,但是小本生意一下拿不出几万元,房东也不愿意出这笔钱,只能一直拖着。”廖登勇说,了解到最新改造政策后,他踊跃报了名,“原来用液化气罐,一公斤10元,一个月要花5000多元。改造完成后,每个月燃气费能节省2000多元,又安全又省钱,一举多得。”
武侯区红牌楼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邓小东介绍,经抽样调查,武侯区部分临街餐饮商户改造前每月使用液化气成本约为4500元,改造后每月使用天然气成本约为2500元,综合用气成本下降约45%。
记者了解到,虽然改造面临着管道等一次性投入,但从长远测算,根据现行价格,管道天然气价格比瓶装气一般要便宜35%到40%,如果选择用电,使用成本一般也可降低30%左右,能够让商户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改造成本。
“四川是全国天然气资源大省,储量大、使用广。同时,开展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以来,已累计更新改造市政管道、庭院管道等2万余公里,管道燃气供应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适合从省级层面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
紧盯三大难点,“全链条”成体系改造
“清瓶”工作面对的多是中小商户,在改造过程中,四川紧盯“哪些需要改”“钱从哪里来”“怎样更便捷”三大难点,整体推进“全链条”改造。
改造不是“大锅饭”,系统推进破解“哪些需要改”。针对商户基数大、改造成本高、诉求难统一等问题,四川按照风险隐患等级,分了三类进行改造,即重点改造类、有序改造类、其他改造类,特别是在重点改造类中,风险隐患较高的餐馆、火锅店、烧烤店等明确要尽快完成改造。
通过“三个一点”破解“钱从哪里来”。长期以来,很多小商户碍于资金困难而放弃改造,四川各地情况不同,改造所需成本也不相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记者了解到,四川按照“政府奖补一点、企业承担一点、用户出资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形成各自辖区内的资金平衡方案,根据各地改造成本不同,因地制宜研制了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鼓励燃气企业探索“互联网+”,破解“怎样更便捷”。在改造过程中,成都燃气集团结合自身多年来深耕城镇燃气领域的管理经验,创新开发“瓶改管”全域作战图系统、现场踏勘小程序、一站式报价App等线上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满足中小商户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开发了快速报价小程序、上线电子合同等方式,实现一天出方案、一周通气、现场一站式办理,让商户‘零跑腿’,大幅缩短了改造周期。”成都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瓶改管”“瓶改电”不仅是一项安全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四川“两改”工作虽已顺利完成,但下一步全面推广,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呼吁加快推进全国层面的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国家燃气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燃气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尚不健全。四川省高发城镇燃气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云说,不少国内大城市和成都一样,面临燃气管道日益老化的问题,对于老化管道的隐患排查缺乏顶层政策支持,呼吁加快从国家层面推进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
部分餐饮用户改造意愿不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燃气用户特别是小微商户因资金投入能力较弱,不愿改造;同时,部分商铺因属于租赁店铺,改造需要房主和租赁方双方沟通,协调难度较大。“如何提升商户的改造意愿,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激励。”万云说。
加快培养全国燃气行业专业人才。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当前,燃气行业人才比较紧缺,尤其是注册燃气工程师更是稀缺,全国的燃气专家也较少,“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持续推广落地,亟待健全燃气行业人才培养体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记者董小红 李倩薇)